• Aucun résultat trouvé

主要政策

B. 制订贸发会议的商品战略

在知识上对贸发会议商品政策影响最强烈的,不是商品价格管理经济 学的技术分析,例如在贝拉吉奥传阅的,而是从不远的过去汲取的宝 贵实用智慧。其中之一,是普雷维什和他的高级顾问关于

1930

年代制 订的国际商品管理计划中各种商品的解释。他们利用

1930

年代的管理 计划,坚持认为一定有可能制订适当形式的商品市场干预措施,而不 顾经济学家在贝拉吉奥提出的所有技术性反对意见。

另一个是

77

国集团领导人利用流产的

1948

年《哈瓦那宪章》包含一 章关于国际商品协定的内容一事施加的影响。

77

国集团将《哈瓦那宪 章》的规定,视为国际上对新商品管理计划合法性的认可。

77

国集团接受了对于两个历史事件的解释,这两个事件变成了塑造贸 发会议秘书处的新商品战略的动力。这些解释均有争议。

1930

年代的五个重要商品管理计划中,有两个,即糖和小麦管理 计划,均告失败。另外三个,即茶叶、橡胶和锡管理计划,获得了成 功。然而,这些成功依靠的是下述事实:这三种商品的生产,大部分 集中在荷兰、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帝国境内,实际上它们的大部分消费 量也是如此。所制定的计划是三个殖民者集团做交易的结果-这些 交易无视宗主国消费者和本地小生产者的利益。然而,到

1964

年时,

殖民统治正在迅速从国际舞台上消失。同它一起消失的,是漠视消费 者和生产者的利益冲突的能力,以及产生《国际咖啡协定》的特殊政 治局面。殖民主义在美国的压力下衰落,到

1964

年时,已经改变了国 际商品管理的政治学。吊诡的是,在一个殖民主义终结后的世界上,

发展中国家的商品政策需要利用殖民机制捍卫它们的经济利益。

《哈瓦那宪章》预示了殖民主义终结后的世界将带来的转变。它阐述 商品的一章,指明了殖民主义终结后的世界的前进方向。《宪章》根 本没有对国际商品管理原则给予一般性支持,而是美国企图更为严格

地限制使用这一机制,当然要比

1930

年代的使用严格得多。合法使用 的标准十分严苛。《宪章》宣称“国际商品协定”是合法的,但是它 们必须是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达成的条约。生产国和消费国必须一致 认为,存在一种市场力量无法纠正的“紧急情况”。生产国和消费国 在管理机制中必须有同等代表权。最后,每一个国际商品协定都有一 个“日落条款”,且初次有效期只有

5

年。遵守这四个条件的要求,

使大多数以前的国际商品管理计划成为非法计划。即便有这些限制,

《宪章》也没能赢得美国商业组织的支持,因而从未生效(见第一 章)。值得注意的是,在

1948

年至

1964

年期间,仅订立了一项国际商 品协定,即已经提到的《国际咖啡协定》。

普雷维什最初关于商品计划的观点决不是教条主义的。他承认对很多 商品而言,出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不可能达成国际协定。但是他 知道,必须有所作为,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他写道,“需要 重新考察整个商品领域,逐个商品考察,应当运用新思维,看看商品 技术人员在过去如此频繁表达的悲观主义态度,是否每一种

[

情况下

]

都真的有道理。”

1965

年,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向贸发会议移交了它对商品协定谈判所承 担的全部责任。贸发会议因此吸收了经社理事会国际商品贸易委员会 和国际商品协定临时协调委员会的职能,

B

组国家放弃了它们最初反 对贸发会议成为一个谈判论坛的立场。在国际商品协定领域中的地位 提高,促使秘书处着手制定一项关于商品问题的战略。普雷维什向曾 经为贝拉吉奥会议做出杰出贡献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 梅泽尔斯寻 求帮助,由后者牵头制订贸发会议的商品战略。虽然伯纳德• 奇泽罗 是商品司司长,但作为副手的梅泽尔斯是真正的推动者。梅泽尔斯察 觉到一种“迫在眉睫的、或者短期的必要性,即有必要在各主要商品 市场上实现合理程度的稳定性,并在可能和适当的情况下,为生产国 实现有合理利润的价格稳定”。

但是,困难的实质在于界定“有合理利润的价格”。

B

组国家在贸易 和发展理事会常设商品小组委员会中反复强调,难以找到“有利润的 价格”的切实可行的定义,除非将其当做长期市场均衡价格。它们 坚称不需要就商品政策的一般原则开展任何谈判,因为每一种商品都 有它自己的独有特征。这些定义上的差异,代表了政策方面的更大分 歧。

普雷维什愿意逐个商品推进,但是这个方法遇到了困难。梅泽尔斯的 第一个任务是聘用扬 • 廷贝亨为顾问,设计一项缓冲库存的计量经济 学模拟,为关于可可的国际商品协定谈判提供便利。计量经济学模拟 将得出一个缓冲库存提前融资成本估计数,供

1966

8

月的可可商品 会议使用。会议旨在核准联合国主持的新可可主管部门遵循的原则。

事情不会成功。美国和西德皆以意识形态理由坚决反对,因为它们 将失去对可可供应管理的控制权。它们还拒绝了贸发会议的缓冲库存 融资方式。纽约可可经销商为了保住这个市场,在哥伦比亚特区华 盛顿大力游说。普雷维什因可可会议的失败而深感苦恼,因为他认为 它“从经济和金融角度看是合理的”。

这是一个真正的挫折,因为可可并不是引起最棘手的谈判问题的商 品。与糖不一样,

B

组国家不生产可可。不存在需要对付的生产过剩 的大问题。最大生产国是非洲的两个穷国,它们都没有控制市场(加 纳和科特迪瓦)。而且,不存在冷战造成的复杂问题,不像糖那样,

有古巴因素赫然在目。

77

国集团的希望破灭,激起了严厉批评,特别 是来自非洲国家的批评。这使贸发会议在诸如补充融资的其他问题上 取得进展一事更为利害攸关。

1966

10

月底举行了一次会议,为将要举行的贸发会议第二届会议

(贸发二大)制订缓冲库存政策,贸发二大原定于

1967

年举行,但 是推迟到了

1968

年。除了普雷维什和梅泽尔斯,兰加斯瓦米• 克里希 纳穆尔蒂和大卫 • 波洛克也与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代 表一起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决定将稳定价格和提高价格这两个目标分

开,保留缓冲库存作为服务于前者的工具,而保留产量控制和

/

或出 口配额服务于后者。在公开陈述的策略方面,他们断定,秘书处的贸 发二大文件应当“总体语气尽可能保守,强调稳定价格这一目的,以 打动消费者”。与此同时,保守的语气并不妨碍就缓冲库存和中心筹 资机制提出新设想。

提交给贸发二大的商品文件类型概括如下:

除了考察各种商品的具体市场趋势,

[

]

还阐述缓冲库存的基本 原则;融资规模的大体数据但不是具体的美元需求量;准备订立 新商品协定的必要性;建立一个中心基金(包括融资和业务职 能);此种基金能否成为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补充融资机制的一部 分(或许是一个独立部门,因为缓冲库存的成功运作,应当会减 轻对后一种机制的依赖度)。

因此,

1966

10

月,贸发会议不顾商品技术人员发出的所有悲观主 义的警告,决定采取一种利用一系列缓冲库存方法实施的价格稳定政 策,并通过可能由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心基金为缓冲库存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