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cun résultat trouvé

第 2 章 永明时期文学活动及文化走向

2.2 永明时期文士的心境

2.2.3 仕与隐之间的徘徊

虽然永明时期的文人不乏进取之心,但是南齐做官并不容易,政治前途也 不容乐观。宗室诸王的青睐使得他们充满希望,但是宗王之间的猜忌、暗斗也 让士人卷入其中,当所依附的皇室诸人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之后,他们的内 心就会充满失望与恐慌。追求名禄与向往山林之间的冲突构成了永明诗人性格 中的主要矛盾,而每一次的政治风波又成为这一矛盾发展激化的催化剂,永明 诗人的心灵就是这样时时处于痛苦的煎熬之中。政治前途较为黯淡,退处江湖 又心有不甘。这成为了当时人的一种典型心态。

正如上文所言,永明中期,正是建安城中矛盾重重的时期,太子萧长懋与萧 嶷斗争日趋激烈,《南齐书》“永明中,二宫兵力全实,太子使宫中将吏更番役 筑,宫城苑巷,制度之盛,观者倾京师。”永明七年(489 年)外出作南康相的 刘绘作《入琵琶峡望积布矶呈玄晖诗》诗中提到:“江山信多美,此地最为神。

以兹峰石丽,重在芳树春。照烂虹霓杂,交错锦绣陈。”描述了在返回京城途 中所见风景之优美,让人流连忘返。如上文所述刘绘外出正是为了远离政治斗 争,但是他外出没过多久就又被调回京城是非之地,作安陆王护军司马,安陆 王萧子敬于永明七年(489 年)做了护军司马,刘绘在结尾提到:“誓将返初服,

岁暮请为邻。”“返初服”意思是辞官归田,大意是希望重新回到当时没有做官 的日子,这些山山水水,花花草草成为邻居,表达了厌倦官场之感。永明八年

(490)宗室斗争趋向白热化,萧子响被诛杀,由萧子隆代替他做荆州刺史,谢 朓转入萧子隆门下,并于第二年随之奔赴荆州,随后永明八年(490)年萧子响 被处死,萧子隆代替谢朓为荆州刺史,谢朓的好友范云写了《饯谢文学离夜诗》

赠与他“分弦饶苦音,别唱多凄曲。尔拂后车尘,我事东皋粟。”“东皋”是 指田野,借指隐居,谢朓《治宅》也有:“既无东都金,且税东皋粟。”的提法,

萧子显:《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 年,第 401 页。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3 年,第 1469 页。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3 年,第 1545 页。

范云比谢脁年长十三岁,已经近四十岁,历经宦海沉浮,仕途也不太顺利,因 此在与友人分别之际,伤感起来,顺便表明了躬耕田园的愿望。同为“竟陵八 友”的任昉在《泛长溪诗》中提到:“徇禄聚归粮,依隐谢羁勒。绝物甘离群,

长怀思去国。……弭楫申九言,无为累牵纆。长泛沧浪水,平明至曛黑。”作 者借“沧浪之水”的典故来暗示当时朝廷之黑暗污浊,并在诗歌中明确表达了 隐居的意向。再如独步文坛一时的沈约,在永明末年政治阴影的笼罩下,沈约 也不能幸免于难,“永明末,出守东阳”。从他这一时期的诗作中,可以时时窥 见其归隐思想的一斑,“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寻。

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登玄畅楼》)、“我 来岁云暮,于此怅怀归”(《留真人东山还》)、“秩满归白云,淹留事芝髓”(《八 咏诗·被褐守东山》)等诗句,已经露出归隐之端倪。在他著名的山水诗《早发 定山》、《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等作品中,归隐的志趣更是难以自 抑。类似的还有陆厥的《齐歌行》结尾提到:“玄豹空不食,南山隐云雾。”钟 宪《登群峰标望海诗》提到:“沧波不可望,望极与天平。往往孤山映,处处春 云生。差池远雁没,飒沓羣凫惊。嚣尘及簿领,弃舍出重城。临川徒可羡,结 网庶时营。”“重城”暗指政治斗争复杂的京城建业,作者勉励自己要及早离 开是非之地,努力去选择归隐的生活。

身居高位的王俭偶尔也会流露出这种隐居情怀,在《春日家园诗》中他提到:

“徙倚未云暮,阳光忽已收。羲和远停晷,壮士岂淹留。冉冉老将至,功名竟 不修。稷契匡虞夏,伊吕翼商周。抚躬谢先哲,解绂归山丘。”我们不知道诗 歌所作时间,但是从“冉冉老将至”一词可以知道,此时的王俭已经在官场沉 浮很多年了,根据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题辞》:王俭“未三十即位令仆,身尚 公主爵享元侯。”王俭在建元初以及永明前期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不仅掌管礼仪 的解释权,“宋齐议礼,家客为说,吉凶参会,咸禀仲宝”,而且掌握的人事权,

但永明中期开始,朝廷逐渐限制王俭的权利,并利用其他人来分割王俭的权利,

《南齐书》记载:“(永明)六年,转丹阳尹,常侍如故。晏位任亲重,朝夕进 见,言论朝事,自豫章王嶷、尚书令王俭皆降意以接之,……终以旧恩见宠。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3 年,第 1596 页。

沈约著,陈庆元校笺:《沈约集校笺》,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5 年,第 348 页。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3 年,第 1474 页。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3 年,第 1379 页。

时尚书令王俭虽贵而疏,晏既领选,权行台阁,与俭颇不平。”可见,这种前 后权利的落差让王俭并不痛快,早年就曾以谢安自比的他面对当下的处境当然 会有失落之感。根据王俭的心境,推测此诗歌应写于此时。此时他还担任着丹 阳尹,但面对纷繁复杂的朝廷斗争他似乎有些厌倦,所以会在春日暮色之中流 露出一种返归田园的倾向。甚至竟陵王萧子良也会在诗歌中流露出对田园自由 生活的向往,他在《游后园》中提到:“托性本禽鱼,栖情闲物外。萝径转连绵,

松轩方杳蔼。丘壑每淹留,风云多赏会。”表达了禽鱼的自然而自由的欣羡。《行 宅诗》序中也提到:“余禀性端疏。属爱闲外。往岁羁役浙东。备历江山之美。

名都胜境。极尽登临。山原石道。步步新情。回池绝涧。往往旧识。以吟以咏。

聊用述心。”全诗为:“访宇北山阿,卜居西野外。幼赏悦禽鱼,早性羡蓬艾。”

再一次提到了野外自由驰骋的禽鸟鱼虫。

永明十一年的建康,“山雨欲来风满楼”,潜伏的政治危机更有一触即发之势。

正月太子萧长懋病逝,七月武帝驾崩,这两个突发事件成为永明诗人政治命运 的转折点。先是竟陵王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居不疑之地,倾意宾客,

天下才学皆游集焉”。然而,萧长懋病逝之后,武帝在驾崩之前并没有将政权 交到被众人看好的子良手中,而是令萧鸾辅助太孙萧昭业继位。萧昭业深忌子 良声望卓著,于是对他周围的文士变本加厉地进行打击,杀掉王融,贬出沈约 与范云,子良亦于次年忧惧而死。建武元年(494)十月,萧鸾即位,“亟行诛 戮”,高、武子孙几乎被杀殆尽,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十二“齐明帝杀高武 子孙”条对此详有记述。在这样的形势下,不少文人在作品中流露出隐居的心 愿,退处思想占了上风。比如谢朓“戢翼希骧首,乘流畏曝鳃。动息无兼遂,

歧路多徘徊。方同战胜者,去翦北山莱。”(《观朝雨》)、“无为澹容与,蹉跎 江海心”(《和王中丞闻琴》)、“愿言税逸驾,临潭饵秋菊”(《冬日晚郡事隙》)。 类似表达谢厌倦官场,向往林壑的诗句,在谢眺的集子中可以说比比皆是,以 此观之,不难看出在永明末年心态的主要走向。

萧子显:《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 年,第 742 页。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3 年,第 1383 页。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3 年,第 1383 页。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3 年,第 1383 页。

萧子显:《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 年,第 694 页。

谢朓著,曹融南校注:《谢朓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9 年,第 213 页。